1、菲律宾终于等来美军航母“助阵”
近几年,随着各种势力介入,南海地区变得“热闹”非凡。面对这些复杂情况,我们的解放军南部战区可谓是肩负重担,决不能让外部势力的“小动作”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和平。
这次,大洋彼岸的美国再一次与菲律宾在南海搞起了“海上合作活动”。说起来,听到“自由印太”这个词汇都快让人耳朵起茧子 了。每逢美菲联合军演,美国总是用这套说辞来为自己的介入正名。然而,美菲这种“强强联手”的戏码真有那么厉害吗?
有趣的是,此次军演,美国罕见地带上了一艘航空母舰——“卡尔·文森”号。对于菲律宾来说,这无疑是一场“值得庆祝”的“家门口”的“阅兵仪式”。但毋庸置疑,美国这支舰队阵容并不算特别强悍。事实上,它更像是一次走形式的示威。
你或许好奇,既然这只是一出显示肌肉的“秀”,那为何要如此煞费苦心?答案就在于这些力量之间的微妙平衡。对于美国而言,“卡尔·文森”号纯粹是个来“打卡”的角色,而菲律宾也乐于接受这一象征性的“支持”。毕竟,在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,能多点“靠山”,总归是件让自己安心的事儿。
2、菲律宾的现实窘境
这次南海的“军事舞台剧”,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的“卡尔·文森”号航母首次登场,还揭示了一些关于菲律宾那艘军舰的故事。菲律宾的两艘参演军舰里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黎刹级护卫舰“安东尼奥·卢纳”号以及那艘有些年头的“博尼法西奥”号岸防舰。
先来聊聊这艘“安东尼奥·卢纳”号,这是菲海军颇为自豪的现代化护卫舰之一,但实际上,它仍然是个“半成品”。别看它名字响亮、形象颇佳,实则在配置上捉襟见肘——像垂发系统、近防炮这些关键装备,仅仅是“适装但未配备”,好比一台具备最新软件却缺少内存条的电脑,这也说明了菲律宾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窘境。
至于那艘“博尼法西奥”号,更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。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,这艘船当时可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主力舰。然而,岁月流逝,在2016年退役并转交给菲律宾时,却被拆除了近防武器系统,只留下了一门76毫米主炮。显然,这样的“古董舰”与其说是菲海军的实力象征,倒不如说是两国之间一种情怀的保留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向菲律宾提供这些装备的举动,更多是象征意义而非实质帮助。这种做法其实一直存在:表面上看是提供了支持,但实际上却不给菲律宾增加多少真正的力量。
3、拜登最后的“忽悠”,让菲铤而走险
聊完菲律宾的“心酸成长史”,咱们把目光重新投向这次军演背后的政治考量。在这场大秀的幕后,菲律宾其实扮演着一个相当微妙的角色。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之一,菲律宾一直以来都努力在中美两大国之间维持某种平衡。此次与美国联合军演,更像是对国内外展示的一种姿态:在南海纷争中的立场是坚定的。然而,这种姿态的实际效果却值得商榷。
菲律宾媒体将这次军演背景描述为中菲紧张关系的升温,以及中国海警船只在菲律宾海岸线附近的存在压力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次耐人寻味的表演——在紧张局势下,美国的出现被看作是一种“父亲般”的支持。但这种支持究竟是为了谁?或许更多是为美国自己的地区利益服务。
从美国的角度来看,在拜登政府临近“告别舞台”之际,其对印太地区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无疑是重要目标之一。
那么,再次把视线挪回到菲律宾本身。菲律宾通过美菲联合军演试图稳定其在南海的地位,但多次重复的演习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地区力量的平衡。菲律宾或许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安全感,但长期来看,它是否真正增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,恐怕仍需打个问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