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

海信辟谣裁员3万人,两大“王牌”面临增长挑战

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|莫恩盟 编|深海一则裁员3万人的网传消息,将家电巨头海信推至舆论热议的话题中心。

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|莫恩盟 编|深海

一则裁员3万人的网传消息,将家电巨头海信推至舆论热议的话题中心。

面对甚嚣尘上的裁员传闻,海信火速发布声明进行辟谣称,目前网络流传的关于海信裁员的相关数据信息,均为不实猜测。海信表示,和大多数企业一样,其会根据企业业绩和个人绩效在年末进行适度调整,且近半年来公司仍在持续招聘。

回顾海信的发展,颇具传奇色彩,其前身为创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青岛无线电二厂。从生产半导体收音机起步,到一步步深度电视产业,再到一次又一次通过资本运作不断拓展业务覆盖面,海信逐步成长为拥有众多品牌和5家上市公司的全球家电巨头。

然而,作为海信旗下两家颇为重要的上市公司,海信视像与海信家电当前均面临业绩增长压力。今年前三季度,海信视像的营收增速放缓,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近两成。而海信家电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创下了历史新高,但增速却不及上年同期。尤其是在第三季度,海信家电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。

3万人失去工作?海信辟谣:不实猜测

天眼查资料显示,海信是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,以数字多媒体技术、 智能信息系统技术、现代通信技术、绿色节能制冷技术、城市智能交通技术等技术为支撑,涵盖多媒体、家电、IT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地产的产业格局。

据蓝鲸新闻报道,日前,多位自称为海信员工的人士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,“海信集团正面临大规模裁员,员工数量从十一万人减少至八万人,裁员比例可能在20%-30%之间。”另有认证为海信家电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,“一半一半,下周会出名单,整体30%,分年前和年后两波。”

蓝鲸新闻就此事向多位海信旗下员工求证,他们均表示有所耳闻,但具体计划与比例并不清楚。其中一位校招员工表示,自己已收到裁员通知,主要针对应届和社招新人,目前其正就补偿方案与公司积极沟通。不过,也有海信的在职员工称,“网上消息过于夸张,具体裁员人数可能没那么多,但是整体来说今年订单要比往年少。”

雷达财经从海信官网了解到,作为国内知名的家电公司,海信集团业务版图之广、品牌影响力之大,均为业界所瞩目。目前,海信集团不仅坐拥海信、东芝电视、容声、gorenje、ASKO等多个知名品牌,还在上海、深圳、香港、东京四地拥有五家上市公司,它们分别是海信视像、海信家电、三电控股、乾照光电和科林电气。

据海信视像、海信家电、乾照光电、科林电气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,截至去年末,前述四家公司的在职员工数分别为18038人、56240人、2227人、2888人。另据同花顺iFind显示, 三电控股的员工数为5608人。据此计算,海信集团旗下仅前述几家上市公司的累计员工数便超过8.5万人。

而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管理·全球论坛上,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更是透露,海信在全球范围内的员工总数已超过10万人,其中外籍员工2.5万人,已初步形成了欧洲、美洲、东盟、中东非、亚太和中国区——全球“5+1”区域中心的研产销一体化布局。

面对网络上引发热议的裁员传闻,12月10日,海信集团品牌部通过海信官博发布一则声明进行回应。声明提到,目前网络流传的关于海信裁员的相关数据信息,均为不实猜测。海信还表示,对一些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刻意夸张裁员数量和比例“博流量”的恶劣行为,其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相关责任。

海信强调,和大多数企业一样,海信也会通过考评机制进行人力资源配置,每年年末会根据企业业绩和个人绩效进行组织和员工的适度调整,“对公司中高层和普通员工一视同仁,各层级有进有出”。

而在此次发布的声明中,海信还透露,其近半年来仍在持续招聘。今年下半年以来,海信不断扩展就业渠道,目前已经招聘了700名以上的2025届大学毕业生。

雷达财经梳理发现,其实这不是海信第一次被裁员传闻所困扰。早在2020年,网络上就曾流传过海信将裁员1万人的消息。彼时,海信集团品牌部也曾出面回应,其表示,网络上已有的关于海信定量裁员的信息,其中数据并不属实。

不过,海信当时虽否认了裁员的规模,但给出了“末位淘汰”的说法。海信在声明中坦言,受全球疫情影响,家电行业国内外市场均出现较大规模下滑。由于海信海外业务收入占集团整体收入已超过40%,经营形势更加严峻。海信集团和所有企业一样,面临渡过难关、保住数万名优秀员工饭碗的艰苦挑战。

为了渡过这次难关,海信集团当时采取高管带头降薪、通过末位淘汰加速员工队伍“优胜劣汰”等措施。海信认为,此举是为了激发全体员工斗志,层层传递压力、提高系统效率,以稳住业绩,且通过逆境锻造更加健康的企业肌体。

靠并购做大做强

海信的前身,是创办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国营青岛无线电二厂。1969年,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,这家工厂的成立标志着海信长达数十载的创业征程正式拉开了序幕。彼时,青岛无线电二厂主要生产半导体收音机。

不过,仅仅一年之后,青岛无线电二厂便成功研制出山东省首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,为山东省内电视制造业填补了空白。之后,以青岛无线电二厂为主体,联合电子元件八厂、市南纸箱厂、重工具厂等四家单位共同组建的青岛电视机总厂于1979年正式问世。

1984年,青岛电视机总厂引进当时世界一流的彩电生产线,推出了第一代青岛牌彩色电视机。到了1993年,随着中美合资青岛AT&T通讯设备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,公司正式涉足通信技术领域,开始布局3C产业格局。

而海信这个名字的由来,也可以追溯至这一年。当年,随着《商标法》的颁布,公司大胆决策在全体员工中发起了一场征名活动,最终总工程师钱钟毓提出的“海信”二字脱颖而出,寓意着“海纳百川、信诚无限”。同年3月,新商标“海信”正式注册。

在电视行业一步步稳固根基后,海信的“野心”越来越大。1996年,海信在国内高起点地引进变频技术,成立空调公司。1997年,中国第一代变频空调在海信诞生。

而在海信后续发展的过程中,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策略可以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,这也为海信的不断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。1997年3月,海信通过资本运作,先后购并贵阳华日电视机厂、辽宁金凤电视机厂,分别成立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和辽宁海信电子有限公司,自此海信资本运营的“杠杆”伸向全国。

一个月后,海信剥离电视产业核心资产在上交所上市,海信电器(现更名为“海信视像”)借此成功登陆资本市场。

进入千禧年后,海信进一步加快了发展的步伐。2001年,海信推出了国内首款CDMA彩屏手机,引领了手机市场的新潮流。2002年,海信与日本日立公司携手合作,正式涉足商用空调领域,进一步拓宽了业务范围。

2005年9月,海信与科龙签订股权转让协议,以6.8亿元的出价收购科龙。至此,这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84年创立的广东珠江冰箱厂的公司,正式成为了海信集团旗下的一员。2018年,海信科龙更名为海信家电,并沿用至今。

而海信新世纪的收购动作,远不止于此。2015年,海信集团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“液晶之父”夏普在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,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(巴西除外)。

2017年11月,海信再次出手收购了东芝电视,将东芝电视的产品、品牌、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纳入麾下,并获得了东芝电视40年的全球品牌授权。

2018年,欧盟委员会批准了海信集团并购斯洛文尼亚知名家电制造商gorenje的交易。同年,瑞典国宝级家电品牌ASKO随gorenje一同加入了海信大家庭,海信的品牌矩阵借此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。到了2021年,海信家电再度发力,完成了对日本三电的收购。

去年1月,海信视像通过对外投资,成功取得了乾照光电的控制权,并成为其控股股东。今年9月,科林电气发布公告称,公司控股股东已正式变更为海信集团旗下的海信网能。

两大“王牌”面临增长挑战

雷达财经通过海信官网获悉,2023年,海信全年实现营收2022亿元,利润总额达到136亿元,同比增长11%。其中,海外市场为海信贡献了858亿元的收入,占整体营收的比重高达42.5%,彰显出其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。

海信强调,在以显示为核心的B2C产业(面向消费者的业务)领域,海信始终保持着全球行业领先地位;同时,在智慧交通、精准医疗和光通信等新兴B2B产业(面向政府与企业的业务)方面,海信也占据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前沿位置。

不过,在此次针对裁员传闻发布的回应声明中,海信也向外界袒露了公司当前面临的挑战:“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,企业经营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”。

雷达财经注意到,在海信集团庞大的企业体系中,海信视像与海信家电无疑是构成其商业版图的两块重要拼图,无论是从营收贡献还是员工规模上来看,这两家公司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2023年,海信视像实现营收536亿元,海信家电实现营收856亿元,二者合计占据海信营收的大半壁江山。

据了解,海信视像主要从事于显示及上下游产业链产品的研究、开发、生产与销售,而海信家电的主营业务则涵盖冰箱、家用空调、中央空调、洗衣机、厨房电器、环境电器、商用冷链、模具等领域。不过,海信的这两张“王牌”,当前也面临着业绩增长的压力。

具体来看,海信视像前三季度录得406.5亿元的营收。虽然同比实现3.63%的增长,但这一增速与上年同期20.65%的增速相比已明显放缓。而海信视像前三季度13.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,同比更是直接出现近两成的下滑,显示出其在盈利方面面临的挑战。

至于海信家电,目前也同样出现营收增速放缓的情况。今年前三季度,海信家电705.79亿元的营收同比实现8.75%的增长,而2020年至2023年同期,海信家电的营收增速均在13%以上,2021年前三季度该增速甚至达到43.6%。

前三季度,海信家电的归母净利润达到27.93亿元,但15.13%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却远不及上年同期的126.76%。

具体至第三季度,海信家电单季度的业绩更是出现了同比下滑,其营收同比微降0.08%至219.37亿元,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16.29%至7.77亿元。

而与行业内的其他巨头相比,海信在营收规模上的优势并不明显。今年前三季度,美的集团、海尔智家、格力电器的营收分别达到3189.75亿元、2029.71亿元、1467.22亿元。同期,前三者分别录得316.99亿元、151.54亿元、219.6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,远超海信视像和海信家电。

对于集团当前所面临的挑战,海信在此次发布的声明中也表示,其一方面主动进行创新升级,通过组织职能优化和各产业板块差异化管理等措施,鼓励内部创业,各产业板块自主管理、做大做强;另一方面,开展组织变革与干部竞聘上岗等工作,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,提高经营效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海信家电不久前还公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决定。原董事长代慧忠因达到退职年龄并结合个人意愿,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。而接棒者则是此前在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、总会计师的80后“女将”高玉玲。

据悉,高玉玲自2007年加入海信,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。她在海信集团旗下多个公司历任财务相关职位,还曾在海信的海外并购交易中发挥关键作用。随着高玉玲出任海信家电的新任董事长,外界对于海信未来的并购有了新的期待。

有关海信集团的后续发展,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龙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veg6p.cn/7768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